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顾问团 >> 

实行“一区多园”是天水产业园区加快发展的 战略选择

编辑: 来源: 日期:2022-07-15 15:15:36 点击量:685

园区是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据调查,2021年底天水市共有各类园区38个,其中:国家级园区3个(天水经开区、农业科技园、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省级15个、市级5个,按园区种类分,有工业园区18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2个、县区级8个)、农业园区15个(国家级1个、省级7个、市级2个、县区级5个)、物流园区5个(国家级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级建成1个,拟建1个)。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全市各类园区高质量发展,我们在深入调研后认为,实行一区多园模式天水各类园区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实行“一区多园”国家、省市有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454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甘政办发〔201514号)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级经开区按程序报批增容扩区或调区。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文件)规定:“优化国家级经开区管理机构设置,结合地方机构改革逐步加强对区域内经济开发区的整合规范。”市委、市政府《关于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市委发〔20163号文件)提出:“加快开发区扩区增容步伐,将全市适合工业发展的区域优先交由开发区开发建设并由开发区直接管理”。这些政策措施为实行一区多园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实行“一区多园”发达地区有经验借鉴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北京、天津、深圳等地区为进一步推进产业规模扩张,开展了“一区多园”模式的探索。1991年北京中关村建立丰台、昌平两个科技园区,形成了“一区十六园”,南京高新区形成了“一区十五园”。此后,上海张江高新区、福州高新区、宜昌高新区、江门高新区等均实施一区多园模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园区推广“一区多园”。珠海市2017年将唐家湾园区、南屏科技工业园、三灶科技工业园、新青科技工业园、富山科技工业园、航空产业园、横琴高新园区等纳入高新区范围,规划面积从9.8平方公里扩大到129.42平方公里。重庆市2018年整合九龙坡区、沙坪坝区、大渡口区、北碚区、巴南区、江津区工业集聚区,规划面积扩大到1031.2平方公里。深圳市2019年将南山园区、坪山园区、龙岗园区、宝安园区、龙华园区等纳入深圳高新区范围,规划面积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由此可见,一区多园成为诸多国家级园区的通行做法和发展模式。当前,全国比较成熟的“一区多园”大致有建设主导型、非建设主导性和半建设主导型三种管理模式。建设主导型:园区管委会直接管理各分园区的人、财、物等所有事项,负责各分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和管理。如成都高新区“一区四园”,高新区管委会集中职权,负责所辖区域开发、建设、管理和运营,以及人、财、物统一管理。非建设主导型:园区管委会不负责各园区的开发、建设、运营与管理,只是统筹、协调、指导各园区的发展。如中关村十六园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企业服务和社会管理事务都由所在区政府负责,但十六园都能充分享受中关村的品牌溢出效应,同时能够申请中关村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半建设主导型:园区管委会对各分园在考核监督、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统筹,但分园的开发建设、招商引资等由分园负责,财政税收归属分园所在行政区。如珠海高新区对唐家湾主园区直接管理,对分园在“产业规划、创新要素、人才服务、建设标准、品牌打造”等方面全面统筹。

三、实行“一区多园”是各类园区发展的现实需要

天水经开区和天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国家级园区,每年要接受商务部和科技部的考核评价。受发展空间的限制,两个园区与外地同类园区相比发展比较缓慢,时刻有退出国家队的危险。着眼未来,要实现持续发展和保持品牌优势,推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推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的作用可归纳为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盘活市内有限的土地等资源,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有效解决园区发展土地资源不足的瓶颈,促进园区规模扩大和发展质量提升;有利于发挥国家级园区品牌带动作用,促进各类园区和企业共享政策、资金、品牌、信息等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加快形成大园区发展格局;有利于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效率,推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后,天水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国际陆港可充分利用国家级园区的品牌优势,精准推送项目,组织全市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提高招商引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利于提高市域内产业链配套水平,推行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后,天水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国际陆港可充分利用国家级园区的优势,将部分不适合核心区发展的项目转移到县区园区,进而辐射带动全市工业、农业和商贸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

四、实行“一区多园”模式的基本路

一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牢固树立全市“一盘棋”意识,引导广大干部克服部门主义、地方主义、本位主义思想,加强市级层面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市县区共建、政府与企业共建、企业与企业联建园区等“一区多园”建设管理模式。赋予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和国际陆港市级项目审批、资金划拨、环境评估、企业资质评定等职能,强化对县区各类园区的规划协调、项目审批、资金支持和业务指导等职能。赋予县区园区及企业享受与天水经开区同等的优惠扶持政策,促进各类园区共享政策、资金、品牌、信息等资源。为促进农业科技园区和国际陆港管委会更好履行行政管理、统筹协调和行政审批职能,其人员编制实行分类管理,领导班子成员及管理人员纳入行政编制,专业技术人员维持事业编制。

二是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按照“原有隶属关系、管理体制、日常统计、财税征收渠道等均保持不变”“市县区统筹协调、专业化设置、分级管理,一县一特色、功能互补、一体发展”的思路,对五县两区现有工业园区、农业园区、物流园区分类调整,根据其主业分别加挂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国际陆港的牌子,党务、行政由所在县区党委、政府主管,业务由相应龙头园区管理指导,以期达到上下统筹协调、业务一体、资源共享、分区发力、互动互促、同步发展的目标。以天水经开区为例,对核心区社棠工业园、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园区实行人、财、物统一管理,带动区的华天电子科技产业园、天水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和辐射区的两区五县工业园,加挂国家级天水经开区XX工业园牌子,享受国家级经开区优惠扶持政策和综合管理权限,与经开区共享科技创新、信息等资源,经开区负责业务指导,统计数据同步报送经开区汇总。农业科技园区、国际陆港参照经开区“一区多园”管理模式,分别对县区农业园区、物流园区统筹管理;中国(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天水区域粮食仓储物流生态产业园等纳入国际陆港管理。     

三是创新园区运行模式。支持园区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运行模式。允许国有企业、社会资本、第三方运营机构等各类主体,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运用特许经营、PPP等模式合规开展园区基础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园区开发建设主体进行资产重组、调整优化股权结构,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园区运营,或对园区特色产业包干运营。

四是探索调整行政管辖范围。按照省市有关政策,加快园区扩区增容步伐,将全市适合产业发展的区域优先交由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国际陆港开发建设并直接管辖。积极探索经开区、农业科技园区、国际陆港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模式,打破市县区行政区域界限,加快产城融合,带动城镇化发展。

五是谋划建设对外合作园区。继续推动天水经开区与镇江经开区合作共建,积极谋划建设天津(天水)产业园,力争实施1-2“飞地经济”或“园中园”项目,实现东西部合作共赢。加强农业科技园区与中国空间研究院的联系,以公司化、市场化运作方式盘活天水神舟绿鹏科技有限公司,谋划与中国空间研究院联合、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航天育种产业园。

 

作者:陈葆  天水市人民政府研究室  一级调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