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协动态 >> 

2022年天水“最美科技工作者”——刘亚琦(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

编辑: 来源: 日期:2022-07-20 17:55:39 点击量:427

      刘亚琦,男,甘肃天水人,1966年1月出生,工程硕士,教授。1985年7月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分配到核工业地质学校担任教师;1993年起在核工业西北工业学校电子电气工程专业科担任教师、教研室主任等,1997年7月被评聘为高级讲师;2001年起在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担任信息工程系主任兼书记,2001年12月转评为副教授,2010年8月被评聘为教授;2011年起担任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信学院院长;2019年6月起担任科技处处长;期间2006-2009年在华东师范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在职学习,获工程硕士学位。

    刘亚琦同志长期担任甘肃省计算机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21年被聘为甘肃省军民融合发展智库首批专家、天水市科技顾问团顾问;同时担任天水市科技创新研究院副理事长,参加市、区科技局多项项目评审验收工作。 

      参加工作37年来,该同志思想政治素质高,有良好职业道德,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潜心从教,精心育人,勤奋敬业,创新奉献,2021年主持完成的甘肃省人文社科项目《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村史、村政微平台建设研究》及相应资政报告得到时任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嘉毅同志的批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面貌将发生巨大变化,乡村治理也有新的变化。建设村史、村政微平台意义重大。” 2011年获得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主持《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获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协助主持的《基于“课证融通、产教融合”的ICT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获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分项目主持的《高职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2021年被天水市科学技术协会评为2021年度科协工作先进个人。

   刘亚琦同志先后主持《基于HASH变换验证的软件水印算法研究》、《基于Web的安全技术研究与实现》等省、市级科研项目8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4项,取得一定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高职学生体质模型的健康分析与研究》、《计算机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等校级项目10余项,参与各级各类项目二十余项,尤其甘肃省教育厅创新创业类项目《“乡村振兴-光伏扶贫”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在乡村振兴实践和学生就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教育厅项目《集成电路编带拉力测试系统的研制》在相应企业得到应用,在校企合作中取得了较好成绩。

    刘亚琦同志以真挚的爱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师表,开拓进取,对工作尽职尽责,敢挑重担,先后指导学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比赛,获得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大赛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2012年指导学生参加海峡两岸比赛,获得“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IC3总考核海峡两岸赛”一等奖选手指导教师奖;获得甘肃省级教育厅组织的“挑战杯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带队参加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教育部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次;带队参加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代表队获得甘肃省挑战杯计算机技能大赛集体一等奖1次,二等奖1次,其本人获得优秀组织奖3次。

    刘亚琦同志在教学上,潜心钻研学术、授业解惑;在科研中,精益求精、创新求实;在工作中,团结同事、合舟共济,创新教学方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面对新形势,他根据多年积淀下来的教学经验,潜心研究新的教学方式。由他主导和华为公司校企合作,于2015年与华为签署校企协议,并成立“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2017年5月份与泰克网络实验室签署校企合作,旨在通过校企合作推动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快速、高质量发展,开展华为网络认证,取得良好效果。共计培养华为网络专家级工程师5名,华为网络高级工程师137人。其中电信学院计算机2015级1534班丰玉龙同学于2018年3月考取华为网络工程师-路由交换(R&S)专家级认证证书,成为华为全球第4867位网络技术专家。深度的校企合作培养一批优秀的学生,提高了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并带动了整个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掌握华为网络技术的应用型人才。由于认证的数量和质量都完全达到了华为网络技术学院的要求,经过申请2019年3月在该校设立person VUE全球考试中心,使计算机专业与行业接轨与国际接轨,进一步推动“1+X”教学改革的发展。

  在担任电信学院院长期间,积极参加教育部及省教育厅组织的大学生信息技术竞赛,他甘当人梯,热心指导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年轻教师铺路搭桥。刘老师给很多年轻教师当师傅,传授教学上的方式方法,在科研工作上更是悉心指导,参与项目,扶持年轻教师主动承担各类科研项目。在甘肃省创新杯大学生计算机竞赛中,他和他的团队先后获得甘肃省高职高专集体一等奖等130多个奖项,他本人获得指导教师一等奖4项;在全国信息技术大赛上(IC3),他和他的团队获得奖项20余项,其中2012年在台湾举办的海峡两岸信息技术大赛中他和指导学生弥伟伟获得一等奖。他积极和电子应用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光伏发电技术、汽车等专业的年轻教师探索“教学+技能+竞赛”的一体化模式,促进他们在省级各项比赛上取得了多项好成绩,其中光伏技术还首次在学校举办了省级比赛,获得圆满成功。在他的带领下,电信学院形成了一支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形成“教学名师引领、教学团队协同、教学科研反哺、教学竞赛实现”四位一体青年教师成长范式,在全省、全国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

      刘亚琦同志积极参与科普工作,积极参与市科协组织的三届“天水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天水市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机器人竞赛”工作,担任组委会委员和评委会副主任,被市科协授予特别贡献奖。主导了天水市科协组织的“第一届青少年地质夏令营”工作,获得了市科协领导和营员家长的一致好评。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地质博物馆、地质园每年接纳天水市中小学生4000人以上参观学习,普及地质、地理等地球科学知识;组织人员参加《全国科普大赛讲解比赛》等甘肃省科协组织的各类比赛;建成省级青少年科普基地一个。

  刘亚琦同志积极参与乡村科普工作,支持乡村振兴及乡村文化建设工作。在知道自然资源部拟在全国开展“地质文化村”建设的消息后,利用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核工业地质学校的优势,积极聘请自然资源部地质遗迹保护办公室有关专家为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名誉教授,为教师学生开展讲座,请专家实地考察麦积区花庙村、秦岭村等;组织地质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盘活专业资源,开展地质文化村申报和建设的论证工作;利用学校的会员身份通过全国地质学会等组织预报麦积区花庙村、秦岭村为“地质文化村”备选村;同时积极争取科研项目,开展多种研究,为建设好西北第一个“地质文化村”做好先导工作,目前已争取科研经费20余万。地质文化村的建设将有力促进麦积区乃至天水市的乡村旅游示范建设和乡村文化建设,在为村民和游客普及地理、地质知识的同时,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刘亚琦同志始终怀揣一颗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潜心学问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研究和学术规范相统一”的真正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