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技顾问团 >> 

关于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 文旅之路的建议

编辑: 来源: 日期:2024-09-13 09:41:35 点击量:122

关于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

文旅之路的建议

 

   

    1200多年前(即759年),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带着家人离开陕西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后经同谷(今陇南成县)进入四川成都,度过了艰苦卓绝的岁月,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写下了流芳千古的诗篇,成就了星罗棋布的游踪,共同构成了陇蜀(天水—成都)杜甫文化遗产。如何保护传承好这些宝贵遗产,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而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是战略选择和重要途径。

    一、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重要意义

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是甘肃、四川两省和天水、陇南、广元、成都等沿线城市共同的战略目标,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化合作开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陇蜀杜甫诗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据统计,杜甫一生共创作诗歌1400余首,仅在陇蜀期间创作了370余首,其中在甘肃境内有117首(在秦州95首),在成都有260余首(在成都杜甫草堂240余首)。杜甫是吟咏陇蜀道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也是行陇蜀道最艰难的诗人,他的陇蜀道诗歌被称为“诗史”。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可以有效保护传承杜甫文化,充分彰显杜甫文化,大力弘扬杜甫精神,推动杜甫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二)有利于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旅融合发展是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杜甫在陇蜀期间,留下了众多遗迹和游踪。杜甫遗迹主要有秦州杜甫草堂、南郭寺杜少陵祠,二妙轩碑(杜诗石刻)、同谷杜甫草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等10多处;杜甫曾游览过南郭寺、麦积山、凤凰台、浣花溪、武侯祠、锦里、都江偃、青城山等30多处名胜古迹。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可以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培育发展文旅新质生产力,形成文旅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能,助力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三)有利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甘肃、四川两省同属于西部地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推进大保护、大开放、大开发、形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是两省共同的任务。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将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特别是有利于天水陇南抱团发展,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形成开放开发的新格局。

    (四)有利于彰显城市特色优势。甘肃天水、陇南和四川成都、广元等市,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其中,天水是伏羲诞生地、中华文明发祥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自2024年3月以来,因一碗麻辣烫而成为网红城市,继去年成功上榜“十大魅力打卡之城”后,今年再次上榜“中国美好焕新城市”。广元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成都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也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城市。特别是一条与杜甫行走陇蜀路线基本吻合的十(偃)天(水)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加之成渝铁路、宝成铁路、宝兰客专、民航班机、以及正在建设的天(水)陇(南)铁路,立体化的交通网络通达四方,大大缩短了陇蜀之间的旅程,为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创造了便利的交通条件。这些都为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为进一步发挥这些特色优势,特别是为塑造新优势、焕发新活力、激发新动能带来了难得的创新实践。

    二、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基本构想

打造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是一项创新性实践,携手开发大有空间,开放合作大有可为,协同发展大有前景。要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方针,落实“大保护、大开发、大开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基本要求,加强协同合作,统筹文旅资源,坚持科技引领,科学规划设计,创新开发模式,构建集沉浸体验、宣传教育、生态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线路,力争把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打造成为文旅融合之路、开放合作之路、生态文明之路、高质量发展之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文旅实践新篇章。

(一)建设杜甫文化体验场所。杜甫文化体验场所是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基石和载体。要因地制宜选址,科学规划设计,精心施工建设,科技文化融合,再现历史风貌,提供沉浸体验。

    1.修建杜甫纪念馆。充分运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多媒体技术,在天水市秦州区南郭寺等地建设杜甫纪念馆,形象生动展示杜甫诗歌及其背后的历史故事,增强游客互动体验。主要建设三大功能区:一是缅怀纪念区。包括杜甫生平和诗歌展厅、历代咏杜怀杜诗赋廊。二是瞻仰祭祀广场。包括大型杜甫雕塑、祭祀广场和园林景观。三是学术会议厅。包括举办学术会议、讲座的多功能厅和服务管理场所。

2.复原杜甫草堂。坚持尊重历史、保护遗址、文化传承思路,在天水市麦积区东柯谷等地实施杜甫草堂恢复工程。通过考古发掘和历史文献,深入研究历史上杜甫草堂建筑布局、设计风格、文化内涵,遵循唐代建筑风格,使用传统建材和工艺,并融入现代元素,如增加现代化展示设施,还原草堂原始风貌,保护草堂遗迹,体现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以良好体验吸引更多游客。

3.修复杜甫游踪。杜甫在陇蜀期间游踪广泛,需要深入研究杜甫当时当地创作的诗歌和历史文献描述,收集杜甫故事和传说,进行现场考察,比对现代地理环境,梳理游历地点及路线,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技术(VR)等现代科技手段,可视化展示杜甫游历路线和场景,并在沿途主要游历地点设立杜甫诗碑,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杜甫的游历和踪迹。

(二)开发主题文化旅游线路。主题文化旅游线路是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核心和方向。要统筹历史与现实、需要与可能、文化与旅游、开发与保护,策划开发主题文化旅游线路。重点开发三条旅游线路:

1.“杜甫足迹寻踪”旅三游线路。将天水、陇南、广元、成都等地杜甫生活、游历与创作重要地点串联起来,让游客在旅行中追寻杜甫足迹,深入体验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情感和意境。

2.“杜甫诗意山水”旅游线路。紧密结合当地的自然生态风光和历史文化特色,开发融风景名胜、秀美山川、自然风貌、田园风光等为一体的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和风景名胜的同时,充分感受杜甫诗歌中的气象、意境和三哲理。

3.“杜甫文化研学”旅游线路。依托陇蜀深厚的杜甫文化,特别是杜甫诗歌涉及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设计编写优质研学课程,充分满足广大游客品质化研学旅行需求,吸引他们走陇蜀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研学杜甫文化,读行杜甫游踪,体验杜诗意境,提升文化素养。

0   (三)开展杜甫文化宣教活动。文化宣教活动是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重点和深化。要立足陇蜀沿线各地杜甫诗歌创作,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推介杜甫诗歌,传承杜甫遗产,传播杜甫文化,弘扬杜甫精神。

1.举办杜甫诗歌节。在沿线城市定期轮流举办杜甫诗歌节,开展祭祀杜甫、纪念杜甫、杜甫诗歌朗诵会、杜甫诗歌唱会、诗歌创作比赛、杜甫文化论坛、杜甫诗歌书法和诗意画展览等系列活动,广泛吸引公众积极参与,提高诗歌文化素养。

2.开展杜诗“三进”活动。组织相关专家、学者、教师 ,深入校园、社区、乡村等公共场所,讲析杜甫诗歌,举行杜诗朗诵,普及诗歌知识,引导学生及居民学习杜甫诗歌,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增强文明素养。

3.扩大杜甫文化传播。一是拍摄影视作品。组织拍摄杜甫在陇蜀(天水—成都)宣传片、专题片、动漫片、电视剧、短视频等视频作品,在各主流媒体和社交平台播放,大力宣传杜甫文化。二是讲好杜甫故事。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导游及讲解词,让游客不仅有看头,而且有听头,加深对杜甫诗歌文化的印象。三是编辑出版书刊。组织编辑陇蜀(天水—成都)杜甫文化研究系列丛书和学术刊物,在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在线上和线下沿线城市书店、景区景点展销。

0   (四)研发杜甫文创产品。杜甫文创产品是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标签和特色。要紧紧围绕杜甫诗歌及其文化内涵,运用科技手段,大胆创新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满足游客需求。

1.塑造城市风貌。积极应用杜甫及其诗歌元素,冠名一批学校、广场、公共建筑,打造一批诗歌大道、主题公园、文化景观,进一步提升城市品味,培育彰显城市特色。

2.研发旅游纪念品。充分依托杜甫诗歌及其历史文化元素,研发精美诗集、艺术插画、笔记本、台历、特色纪念品等文创产品,不断满足广大游客多元化需求。

3.开发生活用品。运用现代设计理念,开发生产服饰、家居用品等杜甫主题时尚生活用品,吸引更多游客旅行消费。

4.创作书画作品。组织书画家围绕杜甫诗歌,创作杜甫诗歌书法作品和杜甫诗意画,进一步弘扬杜甫文化,繁荣书画艺术市场。

0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陇蜀(天水—成都)杜甫诗歌文旅之路的底色和支撑。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理念,统筹文旅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文旅之路可持续发展。

1.保护生态环境。持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强化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保护;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积极推进绿化景观工程,规划建设绿道绿廊、湿地公园(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生态休闲场所;深入推进污染防治,营造蓝天、碧水、净土良好环境,协同推进降碳、排污、扩绿、增长。

2.保持景点风貌。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治理旅游景点脏乱差现象,保持干净整洁的本色,维护良好文明的秩序,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

3.完善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创造便捷高效的交通条件,提高景区景点通达度;完善垃圾污水处理、星级厕所、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健全旅游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作者:陈    天水市科技顾问成员、甘肃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

          胡雅娴   中共天水市委政策研究室《决策参考》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