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科协资讯 >>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 | 科研敏感数据泄露会对国家安全造成哪些影响?

编辑: 来源: 日期:2025-04-15 16:29:27 点击量:88

当境外间谍伪装成“环保学者”潜入我国自然保护区

当高精度气象站数据被实时传输至境外服务器

当独有的生物基因资源遭窃取

……

在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科研数据安全已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战场

多起案例警示我们

科研敏感数据一旦泄露

可能对国家战略安全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


中国科协之声,赞13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今天(4月15日)是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主题为“全民国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实十周年”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中,科技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保障,科技自立自强为国家安全和发展发挥着战略支撑作用。




警示案例一

4月12日,国家安全部发布重磅案例之“危险的邂逅”显示: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针对我军工领域重点部位的间谍案件,我国某军工集团下属研究院工作人员兼网络管理员、保密员卫某被抓捕归案。

国家安全部,赞2628

坐落在某市的一处公园,周边分布着多家军工科研重点单位,就在附近上班的卫某有个习惯,工作之余喜欢在公园走走。在此,他邂逅了一位貌似游客的外国人,并和他“交上了朋友”。

当这位外国间谍用高额利益诱惑策反卫某时,他竟然答应下来。此后,卫某利用其所在单位安全管理上的漏洞疯狂窃密,出卖我重点领域技术研发和实践运用方面的核心秘密。最终,卫某因间谍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追缴非法犯罪所得。



警示案例二

近期,国家安全机关破获一起我某科研单位工作人员私自拷贝、复制、并向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出卖大量国家秘密的间谍案件。

图片“高智”间谍?死刑!


刘某,原系我某科研院所助理工程师。半年时间里,他秘密辗转多个国家,严重泄露了我国家秘密。最终,刘某因犯间谍罪、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依法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警示案例三

近年来,一些境外非政府组织或基金会,打着“项目调查研究”“生态治理保护”的旗号,非法采集、窃取我国重要自然保护区的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给我国家安全带来风险隐患。

图片警惕绿水青山下的“谍影重重”


“您好,我是X国的教授,专程到此开展跨国学术交流,想与您共同考察本地的生态环境,并为您提供丰厚的经费报酬!”自称X国教授的境外人员在本地人的带领下,在我国某国家级湿地保护区、林场等地,安装了多个所谓用于“考察生态环境”的仪器设备,建立多处小型观测试验场,非法大量采集了我重要自然保护区地理、气象、生物等敏感数据。

国家安全机关根据线索,会同有关部门迅速开展工作,及时制止非法活动,依法对X国教授等涉案人员进行处理。


图片
这些数据,为何牵动国家安全?




?地理数据:卫星时代为何还要“实地窃密”?



古人云:“地理者,国家之根基也。”从荆轲献燕国地图到张松献西川地图,因地图泄露导致的教训不胜枚举在卫星时代,为何地理信息仍如此敏感?


因为虽然卫星数据分辨率在不断提高,但是对于高精度、高时效性数据的需求还是不够的。


图片


此外,卫星还容易受到云层、地形或者其他物体的遮掩,比如在大树遮掩下,树下的各种地形、生态多样性是根本无法鉴别的。此外,卫星数据的更新频率也要差一些。


正因为如此,遥感卫星拍摄后,我们还需要结合现实中的测绘和勘探才能完成对某地的真实地理信息数据考察。间谍们通过窃取我国高精度地理信息数据,可还原出我交通、能源、军事等重要领域特定区域的三维地貌图,给国家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和隐患。




?气象数据:天气预报为何关乎国防安全?



传统天气预报通过天气图、气象卫星结合相关模型经验来计算。但这些数据其实是很大范围的,精度较低。而天气受到多重因素影响,经常会短时间内发生巨变。


如果我们在某地建立各种气象信息搜集点,那么只要数据足够,我们就可以对某个地方的数据进行精准预测和掌握。精准的气象信息可以用来预测和分析天气变化、气候变化、灾害发生、农作物生长、火箭发射、飞机起降等情况,是国家战略决策和行动的重要指导和参考。


图片


间谍通过窃取的气象数据,可以预测出我国的军事行动、农业生产和能源供应等战略部署,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攻击或破坏,给我国的国防安全带来巨大隐患。



?生物数据:如果窃取可能造成哪些重大损失?



我们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生物资源,无论是食物、药品、材料还是燃料许多都来自于生物。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更拥有非常丰富的生物物种。这些丰富的物种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庞大的资源,无论是先辈们驯化的各种农作物,还是我们今天还在使用的不少畜禽都是这些资源的真实价值体现,而这些资源许多都是我国独有的,一旦被国外窃取,就可能造成重大损失。


图片


此外,如果被国外窃取我国的生物资源,不仅可能制造新品种来高价卖给我们,还有可能出现针对这些物种研发专门的生物武器,威胁到我国安全。

图片
这个领域,落后就要挨打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科技安全对国家安全的支撑保障作用日益牢固。


虽然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科技安全面临的各类风险与日俱增,成为制约我国发展的一大不确定因素。比如,科技领域存在着封锁打压风险、渗透窃密风险、发展治理风险等。


个别国家、个别组织出于维持全球科技霸权等考虑,阻碍全球科技治理进程。多个案例警示我们,在科技竞争白热化时代,科研数据安全已从传统保密范畴升级为综合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要素,需要构建“技术-制度-文化”三位一体的防护生态。科研敏感数据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其安全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科技工作者必须提高警惕,防范科研敏感数据泄露风险。


国家安全部,赞1241


落后就要挨打。我国是一个大国,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把科技创新和安全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才能有力保障国家各领域安全。


图片
这些方面,科技工作者请注意


科研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技工作者既是创新的先锋,也应是国家安全的卫士。科技工作者在推动创新的同时,必须时刻绷紧国家安全这根弦,确保科研数据安全可控。




强化保密意识


国家安全是科技发展的基石。科技工作者应以责任意识推动创新与安全的协同发展。涉及国防、关键基础设施、生物安全等领域的科研数据,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规定。


国际合作中,警惕境外机构以“学术交流”名义索取敏感数据。





规范数据管理


对实验数据、源代码、算法模型等采取分级保护措施,避免随意存储或传输。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加密技术,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截获。





审慎发表研究成果


在公开发表论文、参加国际会议前,需进行保密审查,避免泄露关键技术。


警惕“开源共享”陷阱,确保敏感数据不随意公开。





防范网络攻击


科研机构为防止黑客攻击,需定期更新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同时,应避免使用非官方软件或境外云存储服务处理敏感数据。





主动学习法规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等核心条款。





报告可疑行为


发现数据异常传输、境外异常接触等情况,及时向单位或12339举报。



国家安全部,赞2665

让我们携手并肩
共同筑起维护国家安全的钢铁长城

让科技的光芒

在安全的天空下更加璀璨夺目

让国家的繁荣昌盛

在全民的同心守护中永续长青